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专委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关于举办第五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研修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院校和教师:
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号召,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众多高校积极筹备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但在课程实施进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为切实加强人工智能通识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支持教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特举办本次师资研修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次研修活动旨在系统解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保障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参训教师:
1.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及前沿发展趋势。
2.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
3.熟悉人工智能主要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等)。
4.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具备独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能力,并能承担校内相关师资培训工作。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专委会
承办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协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活动安排
(一)报到安排
第一阶段报到:2025年8月20日下午14:30—20:00,
报到地点:华加信文轩酒店—前台。
第二阶段报到:2025年8月21日上午07:30—08:30,
报到地点:华加信文轩酒店五层512会议室。
(二)研讨时间
2025年8月21日—24日 (为期四天)。
(三)活动地点
华加信文轩酒店(郑州金水区相济路与文苑南路交叉口、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院内)
四、活动形式与要求
(一)活动形式
本次研修活动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课程设置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并为参训教师提供全套课程资源包,便于教师会后独立开展课程教学与校内师资培训工作。
(二)参会要求
1.参会教师须按时参加研讨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
2.参会教师须自带笔记本电脑,以便开展实验实训操作并将学习成果带回本校应用。
五、活动费用
培训费用:1980元/人。
本次研修活动费用由郑州市职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代收并开具电子发票,发票将于会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发送至预留邮箱。
活动统一安排食宿,交通、住宿费自理。
六、报名方式
请有意向参加研修的教师于2025年8月18日前扫描二维码扫描下方缴费、报名二维码,缴费时请备注“单位名称+ 姓名”, 并留存缴费截图以备查验。

缴费二维码 报名二维码
七、其他事项
1. 本次研修活动实行限额报名,以报名缴费先后顺序确定参会资格,额满即止。
八、联系方式
陈老师:151 3776 7177
附件:
1、培训日程安排
2、课程团队介绍
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专委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2025 年 8 月 7 日
附件1
培训日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说明 |
8月20日下午 14:30-20:00 |
报到 |
领取培训材料等 |
8月21日上午 8:30-12:00 |
人工智能发展 |
讲授 |
数据(理论+实践) |
研讨式实践与探索 |
8月21日下午 14:30-18:30 |
Python环境搭建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算法(理论+实践) |
研讨式实践与探索 |
8月22日上午 8:30-12:00 |
算力(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8月22日下午 14:30-18:30 |
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智能办公实战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8月23日上午 8:30-12: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实战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智能体实战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8月23日下午 14:30-18:00 |
计算机视觉(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人脸识别及实现(实践)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8月24日上午 8:30-12:00 |
具身智能(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自动驾驶(实践) |
实操演练和指导 |
人工智能伦理(理论) |
研讨式学习 |
8月24日下午 14:30-18:00 |
人工智能通识课问题研讨 |
讨论和解答 |
附件2
课程团队专家介绍
王红梅教授领衔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团队,是全国首批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团队之一,核心团队有7人,其中教授3人。团队成员获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主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省级一般教改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团队成员主编教材10余部,其中省级规划教材3部。在这次人工智能通识课改革中,因团队提出的“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要素-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未来”课程体系特色突出,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收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本团队牵头制定了河南省人工智能通识课课程体系,被邀请在2025年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以及全国新工科联盟会议、全国第十四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多场合介绍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经验。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人工智能发展(讲好人工智能故事)、人工智能要素(讲清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数据、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应用(了解原理,懂技术边界,应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未来展望和伦理道德)

二、实践体系
与理论内容对照,设置了三层人工智能通识课课程体现,零代码为主,少量低代码,无平台依赖。

三、教学理念
我们提倡从布鲁姆认知分类法的低级认知迈向高级认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借鉴哈佛学习吸收率金字塔,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向主动探索;倡导OBE教学理念中,体现学生中心,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发现学生的需求,然后才能满足学生中心的需求。

并结合课程和教材特点,提出两轮驱动(问题驱动+项目驱动)六维并举(通识课要有趣+有用,理论+实践,通识+科创)的教学理念。

四、创新特色
(一)理念创新。快速响应人工智能时代通识课程发展需要,整合课程组多年教学成果设计出适合大一新生的通识课程,提出“问题+项目”双轮驱动的教学理念,并用有趣+有用、理论+实践、通识+科创来指导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展。
(二)内容创新。为面向未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有具备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本教材的内容主线是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要素-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未来。而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革命的三要素,现阶段大力发展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就是算力。在应用方面没有通识教材把具身智能纳入其中,而具身智能是今年和未来若干年通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行动力方面的重要应用,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
(三)师资队伍创新。把专业老师引进来,构建跨学科的师资队伍,从教师源头开始,赋能专业和学科。123名老师中,有36名非计算机类教师。
(四)实践创新。深度的校企合作,与产业一线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动态实时更新。目前与珠海金山WPS有限公司、华为公司、阿里云等合作,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方便提供算力和服务支持,开展以赛促教活动。